首頁 > 衛教文章 > 煦光小知識 > 維持好姿勢,更要多活動!

衛教文章

維持好姿勢,更要多活動!

分享到

你是否曾被說過姿勢不良?


不少人都有被說過:「你不要站三七步啦、不要駝背!」…等與姿勢不良相關的提醒,尤其在3C充斥的時代,像是低頭族常見的頭前傾、圓肩、彎腰駝背、甚至骨盆過度前傾等,久而久之當我們有肩頸痠痛或是下背痛時,也自然而然想到是不是姿勢不良而導致身體的不舒服。

But!!修但幾咧~真的是這樣嗎?


Photo by Kindel Media on Pexels.com

 

先想一想以下的問題


1. 姿勢不好,是造成身體疼痛的原因嗎?

2. 沒有疼痛的人,隨時都保持在理想姿勢嗎?
 

近幾年的研究發現…


1. 2007年Grob和Mannion學者,利用X光檢查兩組受試者:頸部疼痛與沒有頸部疼痛的人,指出頸部的曲線與疼痛並沒有直接關係。

2. 2016年Laird等學者利用無線慣性裝置,測量下背痛的人與沒有下背痛的人,發現在腰椎前凸(lordosis)的角度並沒有明顯差異。

3. 2016年Claus等學者發現沒有下背痛的人,在10分鐘自然坐姿下使用電腦,平均腰椎的曲線介於平(flat) 到彎曲(kyphotic)。
 

姿勢不良和疼痛其實沒有直接關係!

 

改變對姿勢的觀點


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,沒有標準的姿勢。

每個人的身體可能因為年齡、疾病、損傷、訓練而有不同的狀況,我們無法去標準化每個人站著時軀幹要多挺、坐著的時候,頭不能往前超過肩膀多少距離,只有適合自己的姿勢,沒有所謂正確的站姿和坐姿。
 

保持多活動,避免長時間維持固定的姿勢。

再理想的姿勢,身體都沒辦法承受長久不動。舉個例子,長時間打電腦而肩頸痠痛,即使用縮下巴的動作、調整骨盆調整到理想坐姿,可能可以暫時減緩疼痛,但這樣的姿勢能一直維持多久?我們的身體是設計成活動用的,應該要能自由地用不同姿勢和動作,完成日常生活的事情,所以問題是出在長時間身體都沒有活動,保持多方向的活動才不會讓身體常常緊繃哦!

 

關於身體痠痛的原因


疼痛原因眾多,小心習慣性的動作。

慣性的動作模式、情緒、壓力、經驗…..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疼痛,疼痛是大腦給身體的警訊。重複的身體動作,容易造成身體緊繃、進而降低對動作的控制、覺察及本體感覺,導致慢性疼痛的惡性循環。以上班族為例,長期都坐著使用電腦,身體已習慣使用下頸椎彎曲和上頸椎伸直動作,造成肩頸肌肉筋膜緊繃,加上高壓的環境、焦慮情緒,這些影響都是可能加劇疼痛的因素。
 

從物理治療師的角度看姿勢。

姿勢是身體平衡重力的結果,我們可以從姿勢推論哪些肌肉、筋膜被拉長、縮短,或是習慣的動作模式,但這都是推論,實際肌肉的功能和動作需要進一步測試和檢查,所以當身體有長期的疼痛時,應尋求專業的醫療人員,進行檢查及評估疼痛的原因,找到適當的治療才能有效控制疼痛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參考資料

1. Grob, D., Frauenfelder, H., & Mannion, A. F. (2007).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ervical spine curvature and neck pain. European Spine Journal, 16(5), 669-678.
2. Laird, R. A., Kent, P., & Keating, J. L. (2016). How consistent are lordosis, range of movement and lumbo-pelvic rhythm in people with and without back pain?. 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, 17(1), 1-14.
3. Claus, A. P., Hides, J. A., Moseley, G. L., & Hodges, P. W. (2016). Thoracic and lumbar posture behaviour in sitting tasks and standing: Progressing the biomechanics from observations to measurements. Applied ergonomics, 53, 161-168.
 

理想的姿勢並不存在,拋下姿勢的框架,保持多活動吧!

 

TOP